
攀上林薮的枝桠,清凌凌的小吉溪蜿蜒绕过农家与稻田,岸上拂拂微风与鸟儿作伴,熏得游人醉。走进福建龙岩的小吉村,眼前的景色,不由让人想起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过去村民们避之不及的臭水河,如今却碧波荡漾、水清岸绿,吸引村民前来纳凉散步。这条绕村而过的小吉溪,见证了水治理之效、水生态之变,背后离不开这两年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让小吉溪的水质与环境实现了“双提升”。
全程管护
凝聚奋斗之力
自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行河长办实体化运作以来,龙岩市迅速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现各流域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域覆盖、全程管护。六年来,龙岩市河长制不断迭代升级,勇闯河湖管护“深水区”,从建章立制、构建组织体系的1.0版本,到整违治乱、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进入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以最强行动力汇聚最大“绿色合力”。
目前,全市有2198名河长,共同守护着闽西一方秀水的安澜。仅今年1至5月,市县乡三级河湖长巡河就达5067次,现场发现并解决问题2035个,河道专管员巡河记录6.97万条,上报问题3768个。
标本兼治
富集精细措施
水是流,山是源,治水之本在治山。龙岩市对水土流失区域采取精准分类施治,对于轻度水土流失区域和已治理的有林地,实行封育、施肥、补植阔叶树等改善植被;对于中强度水土流失区域,采取草、灌、乔协同治理的方式,因地制宜运用等高水平沟、鱼鳞坑植树种草增加植被;对于林下水土流失区域,采取“老头松施肥改造”改良植被。
治水,以尽精微而致广大。龙岩市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整体系统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建设“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勇毅前行。三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39万亩,水土保持率从2019年的93.76%提升至2022年的94.1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山水同治
贵在协同作战
将山水同治进行“叠图作业”是河湖治理的深化形态。龙岩市各部门按治水职责,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流域乡镇交接断面水环境提升、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湖“四乱”清理整治等“十大”攻坚行动,奋力打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战役。
水岸联动的成效显而易见。龙岩市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历史遗留河湖问题大规模减少,重大问题基本实现零新增。近年来,全市新打造生态清洁型流域27条,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村31个,创建星级“美丽庭院”4000户,建成安全生态水系155.4公里,实现综合水质稳健提升。
重山又重山,万重关。山水同治,“跨界”治水,让一块块“大地伤疤”重披绿装,一条条污染河流重现清澈。龙岩市以地为纸,以行动为笔,漫过山河,写尽治理篇章,肆意在祖国的壮丽山河间描绘最美山河。(林娇容 郑丽金)